剛開始製作縮模沒多久,就有想過是否要挑戰世界紀錄.
可是在網路上,遍尋不到有相關的紀錄顯示.
所以一直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不自量力.
上了許多紙模論壇去貼作品,除了想知道別人的反應外,也想引出能人來告訴我,其實有人可以做更小,滅了自己這念頭.
想挑戰紀錄是個奇怪的心態,自己的製作過程,原本就是養心的過程.
我相信人外有人,而且做紙模應該像喇嘛做沙畫一樣,完成時就該抹滅,訓練習慣"無常".
無修,還在執念中.
習慣上,是要爬過峰頂後,才能慢慢歸於平靜.
所以,既然如此就努力往上爬吧,真的要努力....
PS.還是不知道,最小紙模的世界紀錄是多少?
2008年12月29日 星期一
2008年12月20日 星期六
不想爛尾,還是將相紙實驗做完整吧
高0.29cm, 誤差0.02cm, 應該又是紙的厚度造成的
本想清楚相紙的特性就好了,可是好強不服輸的個性,還是想將事情做完整。
失蹤的零件,重做囉!
其實有另一個重點,想看看組合好之後,之前(256in1)品質沒做好的部分,在縮的更小後,能不能將那困難處處理好呢?
結果是:
前一版果然做爛了,這次的成品真的有比較好。
製作上扎手的部分,就在於之前已經知道的,膠膜彈性太好,加上不吸水,所以紙吸白膠後會變軟,輕微的可塑性就沒了,[整形]的技巧在這就用不上了。
家裡只有糙米,所以跟米店要了幾粒一般米來對照一下.(真的變成挑戰米粒鋼彈了)
完成後還是有些心得,尤其是長時間看小物,沒想到跟米放在一起時,覺得米好大喔,這是古人在練射箭時說的[觀豆如盆]嗎,稍微有那感覺了。
這次就真的要將這鋼彈微型化的實驗告一段落了,長期做同樣的東西,容易發現製作中的問題,但也容易膩,若沒好勝心及極強的耐心,也不會這一再的挑戰極限。
到底了嗎?
等經驗跟工具更進一步後,再作更小的實驗吧。
不然只是蠻幹而已,徒磨耐心。
以後要開始發展輔助工具,微刀、微電鑽、微鑷子、微.....,這又是另一個好玩的方向。
到不完全是為了做更小,而是如何發明新工具,光是腦中摹擬試做運轉、升級更新,就覺得很有趣了。
2008年12月16日 星期二
頭勒?螞蟻搬去了喔...哇勒~
400in1,5%,完成後預計為0.27cm
這次實驗更小的,輸出品質的問題由相紙沖印來解決。
品質是ok了,厚度也解決了大半,將底紙撕掉,只留薄薄的膠膜即可。
可是又有新問題...
- 膠膜彈性太好,沒有像紙那樣的塑性高。
- 下刀刀痕會被擠壓翹起,加上亮光的表面,光影照射下,線條精度容易誤判。
- 過度彎折,有可能會有斷口,露出底白。
- 5%的縮度,還是覺得厚,所以這實驗往後退一級,256in1(6.25%)可能還比較適合些。
下次實驗方向還是回到"紙"的素材吧。
不過還來不及看到成品,接近完成時,等待做最後大件組合的零件.....
頭勒?跑去哪了,到哪找阿,螞蟻搬回去鍊白膠了嗎......
抓狂勒~
算了......下次再實驗別的好了,反正相紙材質已經搞清楚了。
PS.沖印一張4x6要價10元,真貴....>_<"
2008年12月8日 星期一
256in1, 心得匯整
36in1, 64in1, 256in1(6.25%)
又是不專心挑戰的一天,心沒有很定吧,所以看了些影集消煩躁。
這次256in1算是挑戰成功,但以我對品質的要求,應該只有70分吧。
不過技術上算還可以,第一次做這麼小,有很多難得的經驗可以用在以後的製作上。
這一次歸納一些雷射印製的心得:
- 圖案縮小前,最好先"向量化"。向量圖印製時,線條比較清楚。
- 為避免"色點",色彩上只能用紅黃藍黑四純色(白色不算),注意RGB值。
- 碳粉黏著沒想像中牢固,經過反覆摩擦或碰觸,容易剝落,可能也需要噴保護膜。
- 避免製作超微縮紙模,若要設計精細小模零組件,厚度絕對要列入計算之中,這也許可以反觀製作超大紙模時的必要設計步驟。
- 製作環境需要增濕,冬天乾燥,白膠乾的比快乾膠還快。
- "補白"忌用鉛筆或油性筆,會變亮光,墨水太多也會暈開。
- 小模零件製作過程中,最好用個淺方盆子在其中製作,避免容易遺失。
完成後高0.34cm,誤差的0.02cm應該是紙的厚度造成的誤差吧。
突然感覺綠豆還滿大的
相較於正常比例的1/400 Hi-v 模型,頭部的高度是0.6cm,這紙模應該算是1/800的比例吧。
這樣一來如果要做1/400的鋼彈紙模,心中也有個底了,算是吃了定心丸。
結論:感覺紙的厚度問題解決後,技術的底線好像還未到底。製作一些特製的工具做輔助,應該可以做的更小。
2008年12月6日 星期六
挑戰 256in1,模造紙的極限 !?
還挑戰喔!果真是實驗精神...
朋友有600dpi 雷射印表機,試看看最小可以印到什麼樣的程度,感覺雷射果然比噴墨高杆多了,不過考慮到很薄的紙,不知是否過的了雷射高溫的這一關?
註:點陣圖透過工具軟體"向量化",似乎可以讓線條更加的清楚,不過灰階跟色彩好像會失真!?
這一次沒將這測試用在成果上,下次的微型化實驗時,在記得加上.
紙的厚度太明顯了,也許這一次要加上"補白"。
256in1(6.25%),直接跳過100in1,下刀比上次的64in1還要謹慎,不過卻是順手多了,這個頭如果做好,預計是0.32cm高,真的就像是"芝麻綠豆大"。
這下比芝麻還小,因為零件很小,所以[厚度]反而是最大挑戰 。(這是鋼彈的下巴組件)
等休完假,再繼續將它完成。~~"
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
紙模是擺飾品,不能碰
2008年12月3日 星期三
36in1 加上"磁力靴"
2008年11月28日 星期五
64in1 挑戰更袖珍紙模~~快到極限了嗎 !?
果然還是耐不住好奇心,試看看到底行不行 !?
半夜讓朋友幫忙印出 64in1 的紙型,拿到手時還沒有"做不了"的感覺,就是小了一些而已。
圖紙這次有注意到要調成600dpi,果然效果差很多,細節清楚多了,不過對這麼小的紙模,還是不太夠。
等開始作時,亦步亦趨的謹慎態度又來了,下刀很小心,因為誤差不能超過0.1mm。
已經不擔心這麼小的零件了(這是下巴組件)
這隻比較小,有一大半時間是用兩隻夾子代替雙手作業
整個製程花了一天時間,嗯~~,第一次感覺做紙模型要憋氣穩住雙手,眼睛有稍微累到了,快接近極限了,不過是A4影印紙的極限,還是覺得紙太厚了(0.1mm),排除這問題,應該可以做更小。
100 in 1 嗎 ???
算啦,鋼彈就做到這吧,想要開始玩別的了,自設紙模,耶~~!^.^"
只做難度最高的頭,知道能做的到就好了, 0.63cm高, 若整隻做完的總高,預計是2.4cm,比50元銅板還小.
一元硬幣寬2cm
真是小,快跟瓶蓋鋼彈大小差不多了,這次作的品質比上一個36in1要好,經驗值有累積到了。
剛好有個Hi-v的1/400盒玩模型,一起合照囉,說不定可以做1/400的鋼彈紙模型喔~~等閒到發瘋再說...
感想:沒碰壁前感覺未到極限,還是會想挑戰,再大縮一半看看,0.3cm高的鋼彈頭,不過要先解決dpi不足跟紙質的問題,找機會試試1200dpi雷射印表機跟低磅數描圖紙吧(四聯單發票紙,好像也可以試)。
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
36in1 結案囉~~心得報告!
終於完成了,第一次做就弄得這麼費工,真是始料未及,但是收穫卻是不少。
全部裁切158個零件紙片,完成品高 3.3cm,製作時間七天(也看了不少影集)。
許多組件是活動的,方便姿勢的微調,尤其是頭部,增加一點點可玩性。
槍跟盾是可拆卸的,因為卡的比較牢,所以就不拆了,當作是黏死的也OK。
總結檢討一些以後該注意的事項:
- 注意圖片的dpi設定。這一次設錯了,竟然用成250dpi,還錯怪600dpi的印表機成效不彰,線條都糊掉了,這是菜鳥容易犯的錯,下次注意。
- 做好的零件,不要在整體完成前,反覆把玩或碰觸,紙模型經不起這些會影響品質的額外動作。
- 噴墨印製後,可能需做保護漆的處理,製作過程中也嚴禁聊天,口沫會會讓墨水暈開。
- 紙材容易沾汙,製作前須洗手。
- 不要大力呼氣或吹口哨,零件太小會不知飛到哪去。
- 白膠擠出放置後用牙籤沾塗,放置的越久,越濃稠,滲透力變差卻越有黏性。
- A4影印紙仍嫌厚了些,低磅數的銅版紙,或其他強度夠極薄的紙質,可以稍做實驗。
- 裁切的刀工速度需加強,過度謹慎。
- "補白"技術應該不只一種,可研究。
- 未來自製設計上,要注意最小零件的"極限設計",還需要做[製作能力]及[極薄紙質]的極限測試。
- 紙模型畢竟材質強度弱,可動的可玩性機能不強,所以妄想製作可動機能前,須三思。
稍作休息,準備做下一個囉~~
PS.若有興趣做這類設計的紙模,可以到這含組裝說明的 紙模網址 去查找下載.
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
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
36in1 第五天 (左手、頭,尺寸比例表)
體態組件越來越齊了,越是這樣,越想改成可動,而且很多可動小零件都很容易直接製作,當然也得用紙作囉
頭部果然是靈魂所在,因為這是"鋼彈"阿。
只要做工差一些,馬上失分許多,所以留到身體做完後才完成。
紙的厚度,以及噴墨列印清晰度不夠等所造成的失準,依然是個麻煩,硬著頭皮完成囉。
原本想將眼睛改成加LED發光,現在只想快點完工,快"沒電"了
頭跟手進行"假組",等背後組件完成後,再上膠囉。
稍微量的一下,高 3.3cm !?
奇怪...,36in1 不是會比20in1小很多嗎?
怎才小一點點???
計算錯誤?
殘念...
PS.剛剛去仔細換算,發覺那應該是32in1,不是20in1。(計算原理是以盾牌跟總高去換算圖紙的比例,16in1是指一張A4大小可以放進16張縮小的圖紙,16合一)
頭部果然是靈魂所在,因為這是"鋼彈"阿。
只要做工差一些,馬上失分許多,所以留到身體做完後才完成。
紙的厚度,以及噴墨列印清晰度不夠等所造成的失準,依然是個麻煩,硬著頭皮完成囉。
原本想將眼睛改成加LED發光,現在只想快點完工,快"沒電"了
頭跟手進行"假組",等背後組件完成後,再上膠囉。
稍微量的一下,高 3.3cm !?
奇怪...,36in1 不是會比20in1小很多嗎?
怎才小一點點???
計算錯誤?
殘念...
PS.剛剛去仔細換算,發覺那應該是32in1,不是20in1。(計算原理是以盾牌跟總高去換算圖紙的比例,16in1是指一張A4大小可以放進16張縮小的圖紙,16合一)
- 原尺寸 >19.5cm
- 4in1 > 9.75cm (50%, 1/2)
- 16in1 > 4.9cm (25%, 1/4)
- 20in1 > 4.3cm (22.3%)
- 32in1 > 3.4cm (17.6%)
- 36in1 > 3.2cm (16.6%)_第一次做
- 64in1 > 2.4cm (12.5%, 1/8)
- 100in1> 1.95cm(10%, 1/10)
- 128in1> 1.7cm (8.84%)
- 256in1> 1.2cm (6.25%)_米粒大
- 400in1> 0.975cm(5%, 1/20)
- 1000in1>0.62cm(3.16%)_芝麻大
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
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
36in1 第三天 (腰部、右腳)
訂閱:
文章 (Atom)